一曰∶脉病在阴,则胀在脏;脉病在阳,则胀在腑。病热少愈,食肉则复,多食则遗,此其禁也。
又有病为畏者,曰“精气并于脾则畏”,盖并于脾则伤于肾,畏由恐而生也。虫为湿热所化,常居肠中,胃热则消谷中空,虫行求食,故或上或下,动作于肠胃之间。
经气有余则脉口热,阴分之邪盛也;络气不足则尺中寒,阳分之气虚也。大抵热胜者必多烦躁焦渴,寒胜者必多厥逆畏寒。
人有阴阳,阳主外而为卫,所以固气也;阴主内而藏精,所以起亟也。病由冬月,而春犹若此,是生气之竭也,短期当在孟春矣。
”又曰∶“太阳病不解,转入少阳者,胁下鞭满,干呕不能食,往来寒热。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,故逆之则死,不可治。
暑伤于阳者,汗出烦躁,为喘,为大声呼喝;若其静者,亦不免于多言,盖邪伤于阴,精神内乱,故言无伦次也。五疫之至,皆相染易,无问大小,病状相似,不施救疗,如何可得不相移易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