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绝阴尽,惟阳独留,故身体大热,形如□熏,从火化也。凡得其候而伏者,仍应其候而伸下,则搜而尽之矣。
但温热无恶寒,以热从里生,故虽汗出而不恶寒也。得吐者,内寒已伸,故为中病也。
阴肿大而虚之「虚」字,应改「痛」字,细玩自知。盖脉之迟数,以至数言,缓急以形状言耳!张璐曰:脉虽浮大而濡,按之仍不绝者为缓,若按之即无,是虚脉非缓脉也。
若不在心下,而气结在胸,胸满连□下,气逆撞心者实也。 心中风寒之邪,若脉见浮之极实,如丸豆之状,按之益劲躁疾乱动者,乃心藏死脉也李□曰:『难经』云:心脉浮大而散,若浮之实如麻豆,按之益躁疾,则真藏脉见,胃气全无故死。
唇吻之色当赤而黄,反见青色者,木土相□也。 夫人或因七情,或因饮食,或因房劳,皆令正气内伤,血脉凝积,致有干血积于中,而尪羸见于外也。
至数之缓,脉来四至从容,不徐不疾,以至方有执曰:缓有二义,此以相兼言,盖谓气血和平也。凡方云半夏一升者,洗毕称五两为正。